为什么金鸡奖经常所谓“爆冷”,就是专家评委们更尊重老戏骨的专业水准,而非光鲜的大明星,可惜能给他们的奖项,实在太少,太少。
其次,正因为金鸡极注重专业水准,而非演员本身的星光或者说知名度,因此对实力派演员的发掘性和预见性是非常强大的。
很多得奖时还是“小透明爆冷”的影帝影后,等他们走红以后,观众们才心服口服,确实是演技精湛,名至实归。
小陶虹《黑眼睛》金鸡封后,时年26岁,之后再主演《春光灿烂猪八戒》而成名;
余楠《惊蛰》金鸡封后,时年28岁,之后再主演《图雅的婚事》问鼎柏林金熊奖,然后连接商业大片女主,《无人区》《智取威虎山》《战狼》,成为一线女星;
当然还有后来大红特紫的“达康书记”吴岗,他在《铁人》演王进喜,拿金鸡影帝,赢的还是《集结号》拿了金马、华表、百花三料影帝的张函予,
夏宇《警察有约》、刘火化《美人草》,金鸡封帝,时年都是26岁;
袁荃,22岁到25岁,《上海纪事》《春天的狂想》《蓝色爱情》《美丽的大脚》4部电影分别拿了2次金鸡影后提名,2个金鸡女配;
张子怡,27岁,《茉莉花开》获得金鸡影后;
所以,单看看这些名字,谁能说金鸡奖不鼓励和发掘优秀新人?谁能说金鸡奖获奖者的含金量低?
还有诸如陈道铭《我的1919》,蒋文丽《立春》,孙醇《秋喜》,郑振瑶《美丽上海》,金雅琴《我们俩》,戈治均《押解的故事》,滕汝俊《那山那人那狗》……
对这许多职业定位是“演员”而非“明星”的艺术家老师来说,一次金鸡获奖经历,可能就是他们一辈子演艺生涯最重要最光辉的一瞬间了,此外,和那些光鲜大明星便再无交集。
那些网络影(港)评(台)人(粉)们,一边整天鄙视《战狼》鄙视《泰囧》,嚷嚷什么票房不能代表电影的一切,并借此常年吹捧香江湾湾奖项如何权威与公正;
一边又对过去几十年里,真正给予了那么多冷门文艺电影、实力派演员、表演艺术家予以肯定、甚至是最大肯定的金鸡奖,如此不屑一顾;
明明完全不加了解,便随便加以“黑幕”“不公”等罪名,哪怕这些电影是他们从来没看过,甚至听都没听过的。
这种赤裸裸的双重标准,何其不公?他们的逻辑,难道能够自圆其说么?
归根结底,还是这些影(港)评(台)人(粉)们,思想根子上就不对头,对但凡和“体制”沾边的奖项,抱着骨子里的敌视和不满情绪;对内地自己的奖项、演员乃至于一切,更是自卑自轻自贱,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;
在我国国力日益强大,新一代网民尤其充满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时候,这些人却仍旧受了娱乐圈港台资本势力的影响和洗脑,甚至自觉不自觉地为虎作伥,为其助力四处鼓吹;
所以说,这些人实在是跪得时间太久,根深蒂固的软骨症,而他们对金鸡奖的种种抹黑和攻击,更基本上是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。
金鸡奖数十年来,到目前为止,观众口碑最差最受诟病的获奖者,大约就是黄大明了,这也是金鸡奖难得走眼的一次。
然而当时《中国合伙人》,确实是票房口碑双丰收,5.4亿票房高居2013年度华语片第五名,黄大明的“成冬青”一角也是他演艺生涯中难得的高峰,一扫过往印象,让观众们也大为改观,好感度上升不少。
所以当时他又接拍《精忠岳飞》时,也没多少人觉得他不配演岳飞这等千古英雄,足以说明他那时的声誉还是相对不错的。
谁想到他后面连续是《白发魔女》《何以箫声默》《大闹好莱坞》等圈钱烂片,票房和口碑双扑,自身演技表现恶劣,招致大众恶评,彻底败坏了自己的口碑。
黄大明的例子,是获奖者自己太不爱惜羽毛,其获奖作品原来不是良好起点,而是生涯不可复制之最高峰。但却不能因此牵累奖项的含金量。
正如这些年,同样也有一些好莱坞前巨星甚至是奥斯卡影帝,连续拍烂片到声誉下滑,甚至沦落到华夏来和小鲜肉小鲜花们配戏,演的还是国产圈钱烂片。
阿德里安·布劳迪,尼古拉斯·凯奇,说的就是你们两位,甚至迈克尔·道格拉斯也可能是下一位……
——奥斯卡奖的权威性和含金量,难道就会因这几位奥斯卡影帝的堕落而降低和蒙尘么?
因此,亦足以说明,影(港)评(台)人(粉)们整天单抓黄大明这个个例来攻击金鸡奖,是何等以偏概全,你们敢连奥斯卡金像奖也否决了么?
我们这里不罔评三金到底那个更具含金量,也不罔坪哪个更有权威性。
金鸡与金马的成立与存在各有自己的时代背景,各有自己的诉求,自然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。
什么?金像奖?那玩意真的没有任何优点,有人说过内地拿金像奖影帝的难度比欧洲三金还要难,仅次于它的前辈奥斯卡金像奖。
喜欢华娱之纵横请大家收藏:(www.soshuba.net)华娱之纵横搜书吧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