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,当世最强的军队,的确是新汉军,但是,只要将士们不胆怯,平时抓紧训练,提升作战能力,到时候,必可以击败新汉军。
张辽又明言,这一次曹军与新汉军的交战,并非输在他们不如新汉军的事上,而是输在遭到了新汉军的突然攻袭,他们还没有准备的基础上,如果两军正面公平交战,那么胜败还未可知。
何况,张辽又点到,他们在新汉军的攻袭之下,还可以全身而退,军士伤亡虽然有点大,但是却已经做到了最好,相对来说,这已经算是最少的损失。看看以前与新汉军交战的军队,若遭受到新汉军的攻袭的话,还有哪支军队可以全身而退?谁不是被新汉军尽数歼灭?被打得大败?不久前,袁绍的那三十多万军马,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,在那一场大火当中,袁绍军将,还能逃得回去多少?
曹军将士,应该为此一战而自豪,不应该沮丧,而是应该高兴,应该振奋,应该知耻而后勇,藉此再派来十万军马之际,他们应该把握机会,一雪前耻,应该再杀到宛城去,一举击败宛城的新汉军,夺取宛城,活捉刘易……
不得不说,张辽身为曹操之臣,还真的算是尽心尽力了,在他的努力之下,曹军总算回恢了生气,不再沮丧,化失败为动力,人人努力训练,苦练战场杀敌技能,期待着再次进军宛城,一雪之前被新汉军攻袭失败之耻。
下面的军士,恢复了士气,但是这一次再向宛城挺进,却不能太过轻率了,不能再像上次那样,他们一路轻松行军,结果被人家新汉军兜口兜面的等着,杀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。
张辽生性谨慎,他找到了夏侯惇和夏侯渊、徐晃等将,要好好的策划一下这一次的作战行动。
事实上,在张辽的心里,他对于战局,其实看得比较透彻。
他到了荆州军的大营一趟,看出了想凭荆州军夺取宛城,希望并不大。
一个,他怀疑关羽、张飞对刘易还有旧情,估计关羽、张飞不会对宛城的新汉军苦苦相逼。也就是说,他看出关羽、张飞对于这一次与曹军合兵攻取宛城的事,抱着一个可有可无的态度。作战并不积极。
可以想象,以关羽、张飞之勇,还有关羽的才能,如果其真心要攻取宛城的话,在手拥三十多万大军的情况之下,关羽岂会看不到有许多办法可以夺取宛城,甚至可以将新汉军弄得鸡毛鸭血。
比如,若是真心要攻取宛城,坐拥三十多万大军,岂会就仅只在宛城南面向宛城施压?一般围城攻击,最多就是围三缺一,没有听说过在兵力占据了绝大优势的情况之下,却只攻城池一面,却对另外三面放任不管,甚至连小量的牵制性的兵马都不派出?连监视宛城军马的斥侯探子都不派出?
张辽置身彻地,换位思考,他认为,若他是关羽,此刻必会让荆州军将率军,肃清宛城四周,就算不求真正的将宛城团团围困,但亦要分兵牵制。然后,关羽与张飞,大可以率荆州军当中的精锐骑兵,绕过宛城,直接挥军进入新汉朝境内,就算不直接挥军攻击洛阳,但袭扰宜阳等城,也一样可以使得宛城的新汉军军心动荡,起码,一定会让刘易不好过,要挥军与进入新汉朝境内的荆州军交战。
这样,引宛城之军出城打野战,不是要比直接强攻宛城更容易一些吗?只要将宛城的新汉军引出城去,不管是否可以当真的消灭得了出城的新汉军,但最起码都让宛城兵力空虚,如此,就凭留在宛城前的大军,还夺不下宛城么?
所以,张辽认为,要夺取宛城,最终还得要看曹军。
与众将商议,张辽提出,他们的二十五万大军,可以兵分两路,一路,自是由张绣率军,按之前的路线,大张旗鼓的经鲁山县城挺进到宛城之前,与荆州军合兵在一起。让张绣率军大张旗鼓行军,是为了吸引住新汉军的注意力,让新汉军误会,他们曹军全军都经鲁山到了宛城之前。而余下的原襄城十五万军马,则秘密从另一路行军,直接挺进到宛城的北面,如果可以的话,可再分兵佯作挥军杀进新汉朝境内,然后大军埋伏,引新汉军从宛城进城,他们也对新汉军来一次伏击。
不过,直接挺进到宛城北面,道路不好走,一路会经过许多地势险要的地方,他们的辎重难以运送得过去,而且,大军行军,走在险要的道路上,万一让新汉军的探子探知,新汉军便又有可能奔袭他们,伏袭他们。
张辽对于这个计划,是有信心的,只要张绣那十万大军能够吸引住新汉军的注意力,那么他们这十五万大军便有可能悄无声息的瞒天过海。
一开始,诸将对于张辽的计划,觉得可行,认同的,但是,这时候,张绣还没有率军赶到襄城,这才使得张辽与夏侯惇等将,还没敢马上行动。
跟着,在张绣率军赶到宛城来的时候,关羽亦派人将他让张飞在鲁山接应他们曹军的消息送到。
有了张飞的接应,却让夏侯惇和夏侯渊、徐晃等将,又觉得张辽之策,看似没有太大问题,但是,细想起来,还真的有点危险。尤其是,现在无论是曹军的军将,还是荆州军的军将,都认为,只要刘表与曹操的大军合兵在一起,数以五、六十万的军力之势,这就已经使得他们立于不败之地。现在,说什么也没有用,只有让他们快点合兵在一起,再根据曹操之前所定下来的攻击宛城的计划,那么夺取宛城就是早晚的事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